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人民立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政治立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改革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明確了改革的最終目的和價值取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關注民生所急,順應民生所向,多辦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把牢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堅持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也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過程中,我們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始終堅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立場,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遺余力地為億萬群眾干實事、謀福祉,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愛戴。通過直面改革中的“硬骨頭”,找準方向、守正創新、真抓實干,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人民為中心既是堅持中國共產黨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歷史和實踐經驗充分證明必須堅持的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及時總結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充分調動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只有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推動改革,才能打贏全面深化改革這場攻堅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凝聚起14億中國人民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解決百姓急難愁盼問題是著力點
堅持問題導向,是我們黨在各項改革實踐中始終秉持的重要工作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這進一步說明了堅持問題導向,是提升改革主動性、針對性、有效性的關鍵措施。堅持問題導向,就要善于從群眾關注的焦點、百姓生活的難點中尋找改革切入點。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今天,已取得了一系列矚目成就,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仍未破除,就業、增收、入學、就醫、住房、辦事、托幼養老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及尚待解決的問題,這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有一些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應以百姓急難愁盼問題為著力點。全面深化改革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期盼,努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真正做到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百姓急難愁盼問題為突破口,其根本要點在于基于現實情況深入洞悉問題本質、明確解決路徑。應當深入調研,明確問題關鍵、找準要害所在,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憂,在群眾最盼處出實招、群眾最難處見行動,努力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始終以多辦民生實事為根本路徑
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明確了公共服務為誰提供、靠誰提供、由誰享有的根本問題,是增強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的價值依歸。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民生實事,扎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這是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必由之路。近些年,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各方面均有較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但同時也存在投入規模不足、地區間差距較大等問題,需要各方通力配合,積極補齊民生保障領域短板和薄弱環節,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
加大民生領域改革力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要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完善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勞動者工資決定、合理增長、支付保障機制,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合理調節過高收入的制度體系。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健全公共衛生體系,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
構建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務資金供給體系。加大對基本公共服務的資金投入。在經濟發展水平穩步提升的基礎上要加大對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通過加大農村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優先考慮對貧困地區、薄弱環節和弱勢群體的投入,提高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地區的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和質量,不斷縮小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充分利用好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手段,引導社會組織和民間資本參與其中,為民營企業投身公共服務領域建設營造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財政資金要優先投向義務教育、衛生防疫等接近純公共物品的民生領域;對于醫療、基礎設施、公共文化等混合公共物品領域,可以適當通過市場化機制,由政府采購、服務外包、財政投融資等多種方式向民眾提供;對于社會服務和社會保障領域,政府可適當給予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的民營醫院進入資格,推進發展社區養老等措施。
完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制度體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推動社會保險參保擴面,完善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在基本公共服務對象認定制度方面,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特困人員認定辦法。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覆蓋全學段的學生資助體系,加強教育、民政、鄉村振興等部門的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納入學生資助和社會救助范圍,健全應助盡助機制,提升精準資助水平;推進公辦養老機構入住綜合評估制度,優先滿足失能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滿足工薪群體剛性住房需求,支持城鄉居民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偠灾?,要多措并舉,著力補齊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難題,兜牢民生底線,提高公共服務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確了人民立場的價值取向,以百姓急難愁盼的民生實事作為著力點,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做到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為中國式現代化源源不斷注入新的動力,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版權聲明:呼倫貝爾擔保網為開放性信息平臺,為非營利性站點,所有信息及資源均是網上搜集或作交流學習之用,任何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則產生一切后果將由您自己承擔!本站僅提供一個參考學習的環境,將不對任何信息負法律責任。除部分原創作品外,本站不享有版權,如果您發現有部分信息侵害了您的版權,請速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48小時內刪除。 |
蒙公網安備 15070202000375號